这篇 repo 拖了快半年,但也是拖着拖着,多了些「补充资料」,可以水更多字数。

今年 5 月 10 号去上海看了 Hans Zimmer 汉斯·季默现场音乐会,是为今年的第三次追星。

去看这个音乐会,我是纠结了几番的:最先公布的香港场是 5 月 17 号星期三在亚博,时间和地点对打工人都不友好,加上寂寞叔近年的配乐我个人没那么喜欢,一开始没打算去看 → 但我对寂寞叔还是有很多旧情的,他的音乐在我赶工作时救过我,来中国演出也很难得 → 突然想到上海场有 5 月 10 号星期六,来回机票没比亚博附近的酒店贵多少,时间还更宽松 → 决定舍弃香港去上海。

于是就去了,10 号早班机去、11 号早班机回,感谢收留我的猫猫同学(一下飞机先去补觉),10 号中午至下午聚了一场会,傍晚左右赶往梅赛德斯-奔驰文化中心。


这次音乐会的名称是「Hans Zimmer Live」,是寂寞叔团队近几年常规和公式化的巡演,之前已经出过官方专辑和纪录片电影。提前预习时,说实话我对这次的编曲不太满意,觉得电子乐器和音效加得太满了,显得杂乱和吵闹——我更偏好古典和交响,另一个主题巡演「The World of Hans Zimmer」更合我口味,无奈没来亚洲,那个巡演他本人也不亲自到场。

当然,提前做好功课、知道期待值该摆到哪就没问题,而且现场的氛围也很重要,或者说更重要。上海场大概 6:40 开始、9:50 结束,除去中场休息也接近三小时,时间上很有诚意了;梅奔是久闻其名的场馆,我买了内场第二档的票——好消息是开到第 13 排(前 10 排是一档),坏消息是前面两排都有很高的人,只能夹缝中看舞台。

上下半场都是以《沙丘》开场,这种异世界跳大神的神秘风格很适合现场演绎,人声和鼓点都有种粗犷辽阔的感觉,也稍微拉回了一点近年作品在我这的评分;《加勒比海盗》是熟悉的、经典的燃,不得不感叹那些年寂寞叔写的旋律可真好啊,布拉格现场这个段落我刷过很多次,如今在现场看到很燃的大提琴演奏(跟巡到上海的大提琴手是村中麻里子 Mariko Muranaka);《黑暗骑士》则是「实体」的震撼和压迫感——据说是一段超低频,具体原理我不太懂,像是被声音按进水里,震动在四面八方、穿过身体。

《星际穿越》是最喜欢最期待的部分,当然原本我就特别喜欢这部电影和配乐。这次现场特别惊艳的是,用了一个悬挂在内场顶部的球灯,把光像星星一样投射在整个场馆。起初这些灯光像呼吸一样闪烁着,随着旋律进入高潮,它们飞快地转动了起来,仿佛身处电影中「对接」的场景,又有一种人在星辰大海中既壮阔又渺小的感觉。整场以《盗梦空间》收尾,最后只剩寂寞叔弹着钢琴,万籁俱寂,以小提琴的一弦结束,灯光熄灭。

异域风的开场
角斗士,Lisa Gerrard
摇滚老汉
星际穿越
星!际!穿!越!(转动图稍微加了点速)
甚至还能看杂技
狮子王,Lebo M

这个主题巡演的纪录片电影《汉斯·季默与朋友们:沙漠之钻》年中在北京电影节放映、九月全国上映,但九月太忙了、还要准备国庆的西葡旅行,就一直搁置着。没想到在旅途中也被提醒——电影是迪拜现场的官摄,我们坐阿联酋航空、在迪拜转机,快降落时机上播放了《沙漠之钻》片段作为迪拜宣传片。所以回国就去影院看了。

电影把现场的一些部分替换成在迪拜各处取景的片段,不得不说《沙丘》与迪拜的契合度很高,《星际穿越》那个穹顶也非常美,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现场那个旋转球灯。看完电影后,也算是理解了片名中的「与朋友们」、理解了编曲的用意——就是寂寞叔与乐手歌手们一起「玩」音乐、一起炫技,不拘泥于哪个乐手固定使用哪种乐器,比如说小提琴手可以演唱、大提琴手也可以弹钢琴。看着银幕中每个人那么沉浸在演奏和演唱之中,回想起五个月前我竟然在现场看过这样一班传奇人物的表演,现场看了寂寞叔本人、《角斗士》原唱 Lisa Gerrard、《狮子王》原唱 Lebo M、被称为「武器大师」的会吹各种管乐器的 Pedro Eustache 和其他一些乐手,有种不真实和不可思议的感觉。

最近十月「Hans Zimmer Live」巡演的新篇章「The Next Level」在德国启程,曲目单里加入了我非常喜欢的《达·芬奇密码》《天使与魔鬼》,虽然我现在(看完现场和电影之后)依然对编曲有保留看法,但现场的魅力就是这么神奇,所以新篇章请巡到中国或者周边方便去到的区域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