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情提要:
自学西班牙语:从入门到可能放弃
自学西班牙语一年:还在入门,也还没放弃
自学西班牙语两年多:还在入门,也感觉还没入门

为什么我没写第 1000 天呢,因为人算不如天算,第 1000 天时已经在葡萄牙了。(然而截图截了第 1000 天。)

国庆期间再次去了西班牙旅行,虽然已经「自学」西语三年,但也自知一直只是在划水打卡、一直都在入门或还没入门,所以并没有在这次旅行中「检验学习成果」这样大胆的想法,都是默认用英语交流。再者,这次在西班牙我都待在加泰罗尼亚地区,不论是书面还是口语,加泰语才是第一语言。(再次灵魂拷问自己:既然在西班牙我喜欢的部分是加泰罗尼亚,是不是应该学加泰语?)

不过呢,也不能说这三年什么都没学到,至少现在可以比较快地识别出一段文本是西语还是加泰语,虽然识别出来也没啥用。而在与人交流时,也能识别出对方说的加泰语 bon dia(早上好)、adéu(再见)这些寒暄语。觉得很神奇的是,巴塞罗那(或者加泰地区?)的书写基本上是加泰语,有些地方又有西语,但他们似乎不用注明这是哪种语言、似乎默认大家两者都懂。不过转念一想,或许我不应该感到惊讶,不恰当地类比一下就是:在香港大部分文本使用现代汉语书面语,偶尔也会见到一些粤语表达或者口字旁表音字,很自然地混用着。

巴塞是个世界级旅游城市,用英语沟通基本没问题,附近的一些小城镇就没那么顺畅了。比如在菲格拉斯,在汽车站的咖啡店想点一杯拿铁 latte,老板疑惑地看着我说「latte?」,这时我也很疑惑,不知道是他没听懂我的发音、还是说没有拿铁这个选项,吧台坐着的另一位客人(也可能是老板熟人)说「café con leche(咖啡加牛奶)」,老板就懂了,我也听懂了,感觉是多邻国还是有那么一点用的。老板接着还是用西语问了我一串,显然我不能完全听懂,但抓到了关键词「aquí」,他应该是问我在不在这里喝,我英西混用脱口而出「yes, aquí」。

还是在这个汽车站,排队买去卡达克斯的大巴车票时,后面的女士用西语或加泰语跟我说话,我几乎是下意识地说「lo siento no hablo español」,但又听到她话中的关键词「para Rosas」,应该是问去 Rosas(Roses)的车票是不是在这买,我又说「sí」。

不知道是不是错觉,菲格拉斯和卡达克斯虽然都属于加泰,但似乎说西语多于加泰语?在卡达克斯住的酒店,前台是可能是母女的两位女士,就看日出的事情我向她们问了几次建议(详情在游记里再写,这里不展开了),所以后来她们很关心我有没看到日出,阿姨给姐姐说我拍了「muy bonito, perfecto」的照片,虽然其他没听懂,但我一个劲地「gracias」。在卡达克斯一家餐厅吃早餐时,店员忙不过来,她也是说的西语「un momento」。

回到多邻国上,现在依然在每天划水打卡,感觉也没学到什么东西,各种时态变化都不清不楚,词汇也没掌握多少、都在靠与英语的相似度撑着。多邻国今年年中有个机制调整:原本每天 5 颗心(HP),答错一题扣一心,扣完后要么用代币恢复、要么当天做不了,又或者开会员获得无限的心;现在改为每天 25 能量,做一题扣一格能量,但累计做了多少题会恢复一些,同样是开会员获得无限能量。

在官方的「不再因为错误而惩罚你」而是「激励你」这种冠冕堂皇的屁话之下,不难看出它是想更多人花钱开会员:在原机制下,如果一个用户足够厉害,就可以一直不错、一直做题;而在新机制下,不论对错都要扣能量,一些想要多做题、刷等级的用户,每天的上限低了很多,那就只能用代币恢复能量或者开会员。然而!这对我们划水打卡用户却是好的——反正对错都要扣能量,现在至少容错率高了。

目前应该还会继续划水打卡,也可能随时放弃就是了。不知道下次再回西班牙时是打卡了多少天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