睽违五年,「杂想杂写」这个系列更新了,仿佛一些陈年老帖被顶了上来。

这篇跟上一篇的间隔时间竟然还不到一周,一周两更,勤奋的我!其实呢,这两篇文章原是一篇来着,但由于写着发现太长了,就把上一篇主题明确的拆成单独一篇,而剩下的这些,也可以不用刻意控制字数、可以自由发挥我的流水账传统艺能了。


最近几个月在深圳真的好累啊。

由于源源不断的疫情,如果再加些定语的话,就是源源不断的、零星冒出的、没法溯源的、但又骑虎难下出于主动或被动必须要遏制住的疫情,这几个月来基本上是每天都要做核酸检测。可能很多人觉得,「常态化」后对生活的影响已经很小了:检测点像便利店一样,去一趟也不花几分钟,以此换来基本正常的生活,班可以正常上、街可以正常逛,还是值得的。

或许是吧,但是真的好累啊。硬性的痛苦程度的确不高,但是这种日复一日的、看不到尽头的、仿佛西绪福斯推石头般的日子,我大抵的确是要不行了。当然,这也有我自身的原因——我就是对这些日常但不得不做的事情会产生厌倦和恐惧,包括对活着本身也是。甚至,偶尔会有种不想在深圳待下去的感觉,或者说,如果以后每天都要做核酸的话,我不活了。

再者,政策和现实的割裂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魔幻感:这几个月国家的总方针是越来越开放,比如对入境人员的隔离时间大大缩短、行程卡取消星标且查询范围缩短到七天等等,整体层面上似乎是弱化防疫措施对生活的影响;而实际上却是变得更加严格、更加不自由、更加不确定、更加草木皆兵,身边就有同学朋友因为搭电梯和在外吃饭就成了密接、被临时拉去隔离,我司所在办公楼有一天也因为有密接而被临时管控、紧急搞了全员核酸(差点以为要在公司过夜)。

在写这篇文章的周末(0623),突然间附近一小区有确诊病例,于是整个社区管控三天,跟三月时差不多,大家都不能离开小区,街上的店铺也不能营业。「不知道明天和封控哪个先来」。

我,不,懂。也可能我是懂的吧,但我懂不懂无所谓。


今年进影院的机会少之又少,基本上都去了万象前海,这家去年年底新开商场的影院是最近新欢,因为人少、几乎可以包场。印象中万象前海除了开业那几天,后来每次去人都不多,比壹方城逛起来舒适太多了,电影票价也比壹方城的 CGV 影院要便宜些许。

五月末看了《哆啦 A 梦:宇宙小战争 2021》,这部的 1985 年原版我是很喜欢的,新版也期待了许久,这部的情节有很多投射和隐喻,要不是顶着「哆啦 A 梦」这个人畜无害的大 IP,恐怕都过不了引进审查。新版修了旧版的一些不合理,但对故事线的改动让漏洞更多了,可以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,还删掉了亮点插曲〈少年期〉,制作组到底在想什么啊???

七月看了《隐入尘烟》,这类电影其实不是我的兴趣范围,但太久没去影院了、这部的口碑也不错,就去看了。电影拍得很克制,但后劲很大——片中有很长的篇幅是男女主两人在造房子,从制砖、搭架开始,一步步到房子建好、搬进新家,前阵子刚好在做一本传统农村建筑相关的书,看到这些场景也算有点熟悉,而在影片最后,这房子被轰然推倒,那种感觉切切实实就是「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」。


今年注定会错过、且错过会后悔一辈子的活动是——美少女战士博物馆 Sailor Moon Museum。这是美战 30 周年的特展,在东京六本木,从七月持续到十二月,这是集原作漫画、旧版和新版动画之大成的展览。美战已经 30 岁,而新动画系列明年上映完最后一部剧场版也结束了,就算再经典、曾经影响力再大,也不可避免地逐渐成为「前浪」,所以这次展览可能就是终曲了,以后就算有展也不会这么豪华了吧。

在网上看了很多现场照片,觉得场景布置和展示内容都非常用心,真的好想去现场啊。于是找了在日本的友人心心替我去了一趟,贡献了门票以及买了周边。6 月 24 号星期天下午,朋友去逛展了,差不多是一路图文直播,据说展览其实不算大,单纯走完一圈可以很快,不过整个氛围很梦幻,很多展示内容都很珍贵、值得细看,其中有个部分不允许拍照,是四五十张原画展出(根据官网,这部分会分三期展出不同原画)。

周边商店当然也是重点,对于不能去现场的我来说,周边是唯一摸得着的纪念。事先已经列好清单,朋友拿完清单上的货之后问我还有啥想要的不,我问还有啥好看的不,于是远程逛了起来,「来都来了」,就又买了一些不在原清单里的周边。不过结账时发生悲剧——很多文具类商品限购,每人每种只能购买一件,心心想买的和我有重复,最后啥也没买成……

美战博物馆还有个咖啡馆,在网上看了很多人打卡。原是想远程请朋友喝杯东西的,不过据前方报道,排队的有三四十人、可能要等三个小时,就放弃了。

我:……三个小时其他人也愿意等吗?
友:日本人擅长排队……
我:疫情之后中国人也擅长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