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口腔溃疡记录迟到了半年多,不过反正没有人在意,没拖到 2022 年已经算不错了。

我的口腔溃疡记录是 2020 年开始做的,去年一二月做过一次总结,原是打算两个月或一个季度做一次总结,但后来觉得数据量不够大,可能造成结论不够准确,于是就攒了一年的数据(这次真的不是因为我懒)。之前那次总结奠定了很好的基础,图表的维度和样式这些,基本都是沿用,不过这次有了更大的数据量和更多的经验,也修正了一些之前图表中存在的问题。

前因等在之前的文章里说过,就不赘述了,直接进入正题吧。


概览

小小地说明一下:这次的统计周期,实际上是 2020-01-09 至 2021-01-09,因为在十二月底有两处口腔溃疡跨年了,一时不知如何是好,最后决定还是算进来,但为了维持「一年」的周期,舍弃了 2020 年一月上旬的一处溃疡。当然,为了简洁工整,本文内依然当作 2020 自然年处理。

2020 全年口腔溃疡共计发生 26 处,时间及严重程度如图上时间轴所示,神奇的是七至九月是低发期,甚至八月完全没有。全年有口腔溃疡的日子,共计 174 天,占全年时间 47.5%,四舍五入可以说有半年都有口腔溃疡。

每处口腔溃疡的持续时间,从 3 天到 17 天不等。从图上及平均值能看出,越严重越难好,虽然也会有持续 12 天的轻微溃疡这种少数的存在。


天数(叠加累计)

这里引入一个概念上的、叠加累计的「天数」单位,这是一个类似「人次」的复合单位,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词,只能这么描述。简单来说,因为会有同一天内多处口腔溃疡同时发生的情况,这时它们所带来的疼痛也是叠加的,可以说我一天内感受到两三天的疼痛,所以为了计算「严重指数」,需要把一「天」拆成多「天」。

再简单一些,可以把每天的每处口腔溃疡看作一个小圆点,绿色轻微、黄色中等、红色严重,图上即是把这些圆点先综合到一起,再按颜色或日期分开排列。从图上可以看到,叠加累计的「天数」多达 236,其中严重和中等都是 90 天。而按照月份,可以直观地看到二月的圆点较多、其中红色圆点也多,是比较严重的,为了更准确地对比,再引入一个「严重指数」——

严重指数 = [(单处持续天数 × 程度系数) 多处相加] ÷ 周期总天数 × 校正系数 0.2 × 100%
程度系数:轻微 1,中等 2,严重 3。
校正系数:按照我的个人体验及承受能力,假定一个周期内,全程发生了 1.5 处严重口腔溃疡,则严重指数为 100%,套入上述公式得到校正系数为 0.2222,但反正这也不需要太精密计算,四舍五入为 0.2。

通过公式计算,得出每个月的严重指数,可以看到的确是二月比较高,高达 82.76%,而七八九这三个月相加比其他任何一个月都低。


位置分布

按照个人习惯,把口腔分为了 12 个区域,再把上面的 236 个圆点放进相应的区域。

从图上可以看到,舌头左侧和下唇内右侧势均力敌,前者有数量优势,但后者全是红色,到底哪个位置更严重一些呢?这时「严重指数」又可以出场了,下唇内右侧竟然突破了 100%、达到了 114.10%,震惊。(由于分了 12 个区域,用公式计算严重指数需要 × 12。)

以及,下唇内右侧这 58 个叠加累计天数是 4 处溃疡,2 处是 12 天同时存在、2 处是 17 天同时存在,这 4 处都是不小心咬出来的。可能是我的固有问题,这地方就是容易咬到,并且因为「咬」都是不经意且力度很大,所以往往都是严重的 TAT。


大概就是这么些数据。今年的数据也持续记录中,明年应该可以早些推出,大概吧。